青海湟源:古城一日游,體驗了這些才算不虛此行!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8-13 11:59:21 | 來源:中國網(wǎng) | 作者: | 責任編輯:吳一凡“繡香布韻閣”——藏著會“說話”的芬芳
剛踏進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明清老街51號,鼻尖就先一步被俘獲——不是那種嗆人的工業(yè)香,是艾草混著高原香草的清苦回甘,像把青海的草原和雪山都揉進了布里。門一推開,眼睛和鼻子直接陷入“選擇困難”:墻上掛的、柜里擺的,全是會勾人的香包!
作為省級非遺的湟源香包,硬是把“樸素”玩出了花。立體刺繡的蓮花香包絕了,花瓣鼓鼓囊囊的,指尖一捏能摸到層層疊疊的紋路;“好柿發(fā)生”款也超贊,圓滾滾的柿子造型,旁邊墜著顆憨態(tài)可掬的花生,寓意直白又討喜,掛在包上走路都覺得喜氣洋洋!老板焦蘋是個寶藏姐姐,說這些香包光繡法就有絀繡、立體繡、平面繡三種,繡娘們一針一線要耗上兩三天,“你摸到的不是布,是我們的日子呢”。
面料黨更是要瘋狂心動:綢緞滑溜溜的,陽光底下泛著光;絨布的軟乎乎,捏在手里像揣了只小奶貓;連亞麻和磨砂布都被拿來做香包,糙糙的質(zhì)感反而更有故事感。
香料更是“實用主義”:助眠款適合掛床頭,驅(qū)蟲款揣進衣兜,享受青山綠水時再也不怕蚊蟲叨擾。
告訴你哦,店里的手工胸針也超絕,是靈動的纏花工藝,細鐵絲繞著彩線轉(zhuǎn)出花瓣的弧度,別在衣領上,走路時像有只蝴蝶在肩頭扇翅膀;鑰匙扣和小擺件更是精致,有蝴蝶、雪豹、蓮蓬、鮮花等多種造型,掛在鑰匙串上,掏鑰匙都成了件有儀式感的事,掛在身上,讓你變身“非遺達人”!
《排燈博物館》百年老燈把時光照得bling bling
“哇”,剛進湟源排燈博物館,小編情不自禁地發(fā)出感嘆——400平方米的展廳被排燈散發(fā)著的暖融融的光照亮,蠶絲薄紗燈壁上的《西游記》《水滸傳》《三國演義》像活了一樣,光影在地上晃啊晃,仿佛把嘉慶年間的商號燈火搬到了眼前。
別以為排燈是“爺爺輩的玩意兒”,這里的新花樣能讓年輕人尖叫!傳統(tǒng)款的榫卯框架摸上去沉甸甸的,師傅說不用一根釘子,卻能扛住百年風雨;創(chuàng)新款直接玩起了“混搭”:輕質(zhì)合金做的框架輕得能單手拎,燈壁上的紋樣各具特色:燈光一照,雪豹的影子投在墻上,像是一場流動的皮影戲;還有屏風式的排燈,展開來比人還高,上面繪制的仙女身姿靈動、婀娜曼妙,若是擺在客廳里,客人來了必問“在哪買的”!
最戳人的是“雙寧燈會”展廳,湟源的豪放和南京的細膩撞了個滿懷——排燈上既有青海的經(jīng)幡紋樣,又有江南的亭臺樓閣,難怪說“一盞燈照見兩個古城”。工作人員說,當夜幕來臨,整條街都會被排燈點亮。游客踩著燈籠的光逛夜市,喝著酸奶看燈影,想想都美得冒泡!
《皮繡展覽館》手殘黨也能繡出“傳家寶”
“丹城繡藝羌風存,古道非遺今韻新”——皮繡館門口的對聯(lián)剛念完,腳就像被磁石吸住了。推開門的瞬間,眼睛直接被“喂飽”:墻上的皮繡壁畫比油畫還驚艷,藏青色的皮子上繡著雪山金頂,陽光照上去,絲線閃得像星星;模特身上的皮繡外套更絕,傳統(tǒng)的紋樣撞上現(xiàn)代剪裁,穿去炸街絕對沒人撞款;連音樂盒都卷成這樣?雪豹的皮毛用深淺不一的線繡出來,擰開發(fā)條,旋律里都帶著“高原猛獸”的威風!
但最讓人欲罷不能的是皮繡體驗!最低15塊就能解鎖“非遺大師”成就,材料包里的選擇多到挑花眼:威風凜凜的雪豹、圓滾滾的十二生肖、張著大嘴的醒獅……手殘黨別怕,穿針引線都有老師手把手教,小編這種連紐扣都縫不直的人,居然繡出了一只怎么看都可愛的小老虎,針腳雖然歪歪扭扭,卻比買的任何紀念品都珍貴。老師說:“皮繡最講‘手感’,你繡的時候想著啥,線就帶著啥勁兒?!惫?,把對丹噶爾的喜歡繡進布里,連針腳都帶著甜。
在丹噶爾古城逛一天才懂:非遺哪是冷冰冰的“老古董”?它是香包里能聞見的草木氣,是排燈里流動的煙火色,是皮繡中能摸到的脈搏。在這里,每一件老手藝都帶著人的溫度,每一步路都踩著時光的印記。別猶豫了,就在這個繽紛的八月,鎖死丹噶爾古城——讓香包的芬芳、排燈的光影、皮繡的絲線,替你記住這段被非遺溫柔包裹的日子。
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委宣傳部供稿供圖